新闻动态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⑩】“水库”变“金库”!河源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发布日期:2025-06-27 21:12    点击次数:16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收集整理相关领域实施应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典型案例,供各地各部门参考借鉴。

应用地点:广东省河源市

应用方向: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案例概况

万绿湖(新丰江水库)是东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粤港澳大湾区近5000万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也是“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近年来,万绿湖流域畜禽养殖、生活源、农业源等影响突出,保好水压力不断增加。自河源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以来,河源市高位推动、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流域“三水”治理,保障新丰江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Ⅰ类,并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所在的东源县也列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亮点做法

一、坚持政策引领,水源水质守底线

河源市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环境质量底线目标,明确万绿湖(新丰江水库)水质目标应达到地表水Ⅰ类,先后出台《河源市新丰江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关于打好碧水保优战的命令》《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及其主要支流水环境(降氮控磷)综合整治行动方案(2021—2025年)》《河源市桉树林改造实施方案》《东源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等工作方案,围绕保障水质目标提出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同时,推动出台《河源市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条例》,将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条例,着力保护新丰江水库水质,切实保障万绿湖水生态环境安全。

万绿湖湖景

二、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补短板

河源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将万绿湖划为优先保护单元,严格执行生态环境管理规定,明确禁止桉树林种植、采石开矿、畜禽养殖及固体废物堆放等行为。同时,强化水域岸线用途管理,悉心保护护堤护岸林木与岸线资源。为进一步提升水质安全,河源市加强了对新丰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管与环境风险防控,完善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针对库区6镇及东江沿岸管控单元,河源市在畜禽养殖、农村面源、矿山污染及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提出严格管控要求,通过截污控源、多措并举治理流域重点污染源,全面落实水环境保护责任,加强养殖污染源头管控,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试点,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置能力,积极实施桉树林分提升与重点支流生态修复蓄水工程,污染防治措施持续强化,污染物入库量逐年递减,治理成效日益显著。

三、坚持资源转化,多维推动绿富融

河源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提出万绿湖及周边地区鼓励引导性条款,引导整合现有资源,开展优质水产业、生态旅游、绿色观光、特色农业等,推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河源市编制了《新丰江水库集雨区域水环境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规划》,为万绿湖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纲领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做好水产业、激活水经济,把“水库”变“金库”,打造百亿级水经济产业集群,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做强做大绿色生态、蓝色湖水、特色温泉旅游品牌,全域发展生态旅游业,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生态养殖,围绕农业特色产业,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应用成效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以来,万绿湖生态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有效促进河源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2024年,河源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排名全省第一,万绿湖水质连续14年保持地表水环境I类标准,入湖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均明显下降,调查发现土著鱼类58种,湖内频现对水质要求很高的桃花水母。

万绿湖的水产业

案例启示

河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管理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重要应用领域,也是美丽河湖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确定的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实施河湖差异化精准管控提供了重要依据。河源市在万绿湖保护工作中积极应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实施源头、系统、综合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新格局,推动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新成效,有效助力两山基地建设、改善湖库周边就业环境和提升区域经济效益,为打造美丽河湖建设样板提供经验。